光纤复合卷绕电缆兼具光纤通信与电力/信号传输功能,广泛应用于港口岸桥、矿山掘进机、海洋平台、工业机器人等动态环境。由于卷绕电缆在反复往复运动中承受拉伸、弯曲和摩擦等多重机械应力,其正确安装与科学维护至关重要,以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。
技术文件与方案评审
阅读厂商产品手册,明确光纤芯数、导体规格、额定拉力、最小弯曲半径及环境适应性指标。
根据设备行程和结构,制定电缆走向、固定点、张力控制和防护罩布置方案。
工具与材料
测量与测试器具:张力计、激光测距仪、OTDR、光功率计、高压绝缘测试仪。
安装材料:滑轮、导管、卡具、扎带、密封圈、防尘罩、润滑脂等。
安全防护:绝缘手套、安全帽、安全带。
现场环境与人员培训
检查工作环境温度、空间限制及地面清洁度,确保无杂物、无积水。
对安装人员进行产品性能、安全操作与应急预案培训,明确分工。
放线与方向控制
保持电缆筒盘平稳转动,避免抛掷和扭绞;
按产品箭头指示方向进行卷绕,避免逆向安装导致光纤应力集中。
弯曲半径与张力控制
静态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厂家规定,动态弯曲时建议留 1.5 倍裕度。
使用张力计监控放线过程,瞬时拉力应低于额定拉伸强度的 50%。
导向与固定
在转角和直线段设置滑轮或导管,导向管内径≥电缆外径×1.2。
卡具间距为 0.5~1 米,防止振动或重力引起电缆下垂或位移。
接头与密封
光纤熔接采用标准熔纤盒,做好抗拉固定和防水处理;
电源/信号端子采用带弹片的接线端子,并加装防松塞;
穿墙、法兰安装处应用密封圈和防尘罩,避免灰尘、潮气和油污渗入。
润滑与防护
根据环境温度、湿度及油污情况,选择合适润滑脂;
在滑轮轴承、导向管接口和卷筒滚轴面定期加注润滑脂;
安装金属或塑料防护罩,防止异物侵入
外观检查
确认电缆护套、卡具、滑轮、密封圈无损伤、紧固可靠。
光纤链路测试
光功率计测量端到端衰减,确保衰减值在设计范围内;
OTDR 检测熔接点反射与损耗,排查异常点。
电气性能测试
绝缘电阻:测量各导体间和对地绝缘电阻,应高于厂商要求;
电阻与通断:确认电源线和信号线连接可靠、电阻值符合规格。
动态模拟测试
空载往复运动:检查电缆运行平稳,无卡滞、异响;
带载测试:通光纤信号与电源供电状态下重复测试,监测参数变化。
定期巡检
每班/每日检查外观、卡具、滑轮、防护罩是否完好;
清理防护罩内异物、擦拭滑轮和润滑点。
周期性润滑
根据设备使用强度,每月或每两千小时加注润滑脂;
对滑轮轴承、导向管接口等重点部位重点润滑。
张力与光链监测
安装在线张力传感器实现实时监测,出现异常自动报警;
引入在线 OTDR 或波分复用监测系统,实时定位光纤故障。
电气性能复测
每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检测;
检查电气端子紧固情况和弹片防松状态。
维护记录与培训
建立维护日志,记录每次巡检、维护和测试结果;
定期培训维护人员,分享案例及新技术,提升应对能力。
常见故障及成因
光纤衰减异常:原因多为弯曲半径过小、接头松动或疲劳断裂;
电气中断:端子松脱、导体疲劳折断或绝缘老化;
运行卡滞:滑轮磨损、异物堵塞或防护罩变形。
应急处理流程
停机断电并挂警示牌;
目视/听觉初步判断故障位置;
使用 OTDR、万用表进行光纤与导体简易检测;
紧固端子、更换熔纤接头或滑轮,清除异物;
动态复测,确认故障彻底排除;
编写故障报告,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。
合理的安装方案和科学的维护策略,是保障光纤复合卷绕电缆在动态工况下可靠运行的关键。通过周到的前期准备、严谨的安装测试、定期维护巡检及及时故障处理,可有效延长电缆寿命、降低故障停机风险,实现设备安全稳定运行。